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从“大”到“伟大”,有一条绕不开的必经之路

朱明琪 赵民微分享 2021-07-01

文章来源:正和岛

ID:zhenghedao

作者:朱明琪



观察2019世界500强最新名单,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增至129家,首次超越美国成世界第一。再看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营业收入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94家,有6家企业的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


振奋人心的数字,让我们为“中国速度”骄傲不已,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规模之外,我们还需要听到另一种声音:中国的大型企业越来越多,而能称之为“伟大”的有多少呢?究竟什么样的企业能称得上“伟大”?在营收规模、员工数量、产品创新等维度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关键要素?



01

企业如何从大到伟大?



改革开放4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最大的家电市场、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但大多数中国企业仅仅追求规模上的庞大和数量上的众多,而忽略了如何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 


纵观世界,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对社会责任的重视和践行。事实证明,只有当企业运营的目标不再是规模扩张而是价值的创造,甚至是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最大限度激发人本性中的“真、善、美”,才有可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


02

优秀企业持续增长的

内生动力:“利他”之心



企业有别于慈善公益机构,生存的首要任务是创造利润,这是它们的本分。那企业做强、做的持久的动力又是什么?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提到,企业要有核心的价值观和超越赚钱之上的使命感才能做到基业长青。


一个企业家,如果只以追求利润为目标,那只能算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企业家。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掌门人宋志平在谈到企业的品格时,就提到企业除了盈利之外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元素,其中的一个就是公益。他给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后又能受当地欢迎支了一招:


“在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我们都捐赠了当地的艾滋病基金会,不仅要在中国做公益,也要到全世界做公益。你走出去人家为什么欢迎你?就要热心公益”。


美国MORL公司针对消费者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消费者认为企业的社会公益活动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有80%的消费者表示企业是否积极地参与公益活动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


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将价值因素考虑在内:“今天的授权消费者不仅要拒绝公司的不负责任,还要寻求能够积极促进与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相一致的品牌。” 


比如全球最值得尊敬品牌之一的麦当劳,自品牌建立以来就一直对儿童公益事业进行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支持和投入,务实的态度博得了世界人们的好感和尊重,进一步提升了它在世界人们心目的形象,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同时,还培育了一大批忠诚的顾客,获得了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为麦当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竞争优势。


03

伟大的企业

重塑一个时代的商业文明



长久以来,中国企业家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从古代就有“无奸不商”的说法。企业家作为高光人群,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天然更高:他们拥有巨额财富,注定要承担更多。


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受托人,拥有的财富越多,你的受托责任就越大。小而言之是员工的托付、股民的托付、消费者的托付,大而言之是社会的托付、时代的托付、子孙的托付。


只有把自己当成受托人,努力承担更大的受托责任,才能找到一条内有尊严、外有尊敬的成功之路。企业家对社会的价值不仅是通过创新创造社会财富,更在于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企业家所创造的伟大企业,终将聚合起时代中勤奋而活跃的力量,从而重塑商业文明,让企业家获得应有的尊重。


观察可以发现,当代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基本都是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引领者。比尔·盖茨和他的妻子于2000年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已经向该基金会捐助了数以百亿计美元;而巴菲特则于2006年承诺把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全部股份,全部捐给盖茨基金会;社交媒体企业“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于2015年承诺捐出他和妻子所持“Facebook”股份的99%(当时价值450亿美元)。


在身体力行公益方面,很多中国企业家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和太太定下规划:50岁之前赚钱,50岁之后做公益。在2014年,他捐出时值145亿元的阿里股权,在境外注册成立了一支公益信托基金,位列亚洲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行列;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多年来则做到了“像经营企业一样做慈善”2007年腾讯即成立了公益慈善基金会,2015年腾讯则打造了“99公益日”,联合数百家公益组织、知名企业、明星名人以及创意传播机构,成为中国一年一度的全民公益节日。 



04

企业做公益的三大误区

钱真的不是万能的



1.停留在“单纯掏钱”的行为上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美国19世纪末最知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这句话经常被人挂在嘴边。 和卡内基同时代、全球最富有的人约翰·洛克菲勒,也曾因为自己捐钱的速度无法赶上收入增长的速度而倍感沮丧。洛克菲勒一直以私人捐赠为乐趣,涉及慈善的事大都亲力亲为。但是他面对的各种请求压得他苦不堪言。曾经仅仅一艘轮船就从欧洲给他带来5000多封乞求救助的信件。一个月之内,他曾经收到多达5万封信件。


他在1886年时说:“我不会随便给人一点点好处,除非我能完全保证这是我花这笔钱的最好方式。”这句话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听上去都有点刺耳,但是话糙理不糙,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真相是:草率花钱是慈善的业余水平。


但现实当中,我们经常看到“某某企业为某某地方捐款壹佰万元”,或者“某某明星为某某地方扶贫捐出贰佰万元”。这样的捐助往往因爱而起,但容易失望而归,得不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2.将做公益看作是一锤子买卖,没有持续性和系统性


国内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根据自身组织结构和经营特点,制定较为系统、完善与合理的企业公益战略。企业的公益行为往往以临时应对为主,只有少数企业有制定年度公益投入计划的惯例。同时,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公益部门。国内企业公益活动具有明显的事件性、临时性,企业公益活动缺乏战略目标,企业参与积极性往往与一些突发事件和自身经营业绩有关。


由于国内企业公益活动的关注深度不够,大量的公益事业的功能都停留在“输血”这个层次,“造血”功能还严重不足。资金的使用效率偏低,效果的可持续性偏差。


3.忽略了企业做公益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事情


做公益跟做企业一样,公益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火热的心,公益更需要专业的技能和实业化的管理。


例如苹果公司将“追求世界最优异,也对世界最有益的产品”为目标,在环保公益领域不断迈进。在全球所有的Apple设施采用100%可再生能源供电;以全新的拆解机器人Daisy开创新一代回收技术;引领整个行业采用对人类和地球都更安全的材料。在打造产品,研发每项项目,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只为地球留下更美好的印记。


零售巨头沃尔玛更是在2005年提出“三个不可思议的公益性目标: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零废弃物、只销售对环境可持续有利的产品。”从战略层面、基于自身业务优势将公益纳入其中。 



05

企业从大到伟大

有一条绕不开的必经之路



中国企业在经历从小到大再到强的阶段,企业家也处在思考做企业与人生意义的阶段。


李嘉诚曾感言:“‘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如刘东华所说,当一个人心怀大慈大悲、向上向善,找到内心的崇高感,也许才得以成就大功大业。


企业还在公益路上,企业家也在公益路上……




-END-




推荐阅读


经济大势,行业动态

世事经觉,见微知著

独立观点,分享共享


分享每一份收获


本文系“赵民微分享”公众号转载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